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關於我們 > 分局服務 > 民權分局 > 分享集錦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旅人掠影(5)

標題:從鼓浪嶼到小魚山
若說人類歷史是由戰爭所編織,那中國近代史應是由不平等條約所舖陳,由日本所串聯。君不見,德國利用「巨野教案」,1898年簽訂《膠澳租借條約》據有青島,使山東成為德人的勢力範圍,卻於1914年第1次世界大戰後讓給日本。而中國極南邊的廈門,因1842年《南京條約》成為通商口岸,12個國家紛紛設立領事館、商館於鼓浪嶼,該地卻於1942年12月遭日本占領。

透過康有為的「紅瓦綠樹,碧海藍天,不寒不暑,可車可舟,中國第一」,認識到青島的小魚山德式建築群所體現的風情文物。經由這些德式歐風老房子瞻仰許多偉人名士住過的德國總督府,為其建築之華麗與藝術價值而讚嘆。又是經由康有為當年因戊戌政變失敗流亡海外,結識新加坡華僑林文慶,倘佯於林文慶在鼓浪嶼的別墅,讓其內心深處產生對紅瓦白牆歐式建築風格的嚮往。當其於1917年參與張勳復辟失敗走避青島,青島以「紅瓦綠樹,碧海藍天」迎接他。1923年第二次造訪青島,市政當局安排住進「天遊園」。當年對鼓浪嶼遍布歐陸風格房子的情愫油然生起,即萌生在此居住的意願,因而於1924年買下作為寓所,直到1927年病逝。雖然廈門的鼓浪嶼與青島的小魚山分處地之南北,卻因康有為而聯結。

佈滿殖民歲月痕跡的青島與鼓浪嶼,天涯旅人體認到政治的腐敗所導致「治外法權」的淪喪,使國不成為國、人不成為人,陷入次殖民地的境界。試觀滿清晚年,失意政客、不得志的文人雅士及落難的革命者,紛紛走避於「租界」,希冀尋求外人之庇護,免除司法之追問。縱然天涯旅人不似大陸人士白焰先生在《華夏文摘》,以極強烈的「民族意識」感嘆:「為什麼到此一遊的人如此享受美輪美奐的外國建築,竟沒有或不願想到它們是殖民者的遺留,是喪權辱國的象徵。」仍震撼於德皇威廉二世的魄力,決心將遠離其國土幾千里外的小漁村青島,建設成為「模範殖民地」,且能以區區17年時間,將原本約300戶人家的小漁村,提升為近20萬人都市機能完備的城市,最後又拱手於日本人。

有人認為康有為是歷史騙子,例如大陸人士張建偉說:「康有為絕不是戊戌變法的旗手和領袖,而是一個權欲薰心、卑鄙無恥的小人,他用無數謊言製造了虛假的歷史,欺騙了全世界,欺騙了全中國,而且欺騙了整整一個世紀,他還要部分地承擔中國自戊戌變法以來丟失許多良好發展機會的責任 。」但是絕大部分人咸認他是「近代史上最卓越的人物之一」,他能不顧生命安危於天子腳下,帶領「公車上書」;無懼於慈禧太后的淫威,提出「戊戌政變」,因此其功過宜由歷史來審斷。惟其選擇之居所「天遊園」,卻成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此處原為1923年他第二次來青島時,市政當局安排下榻之處,他對該居所很歡喜,曾稱「青島此屋之佳,吾生所未有」、「此屋卑小,而園甚大,望海碧波,僅距百步」,旋於1924年出資購入題名為「天遊園」,將宣統帝所題的「天游堂」懸掛於正廳,對各居室作了精心布置,據稱家具陳設多為溥偉移居時所贈。並多次於此會見文人雅士,潛心研究書藝 。

有人說鼓浪嶼是個反思的地方,尤其是在夕陽西下面對「萬國建築」時,根深蒂固的民族意識襲上心頭,湧現出殖民地的羞辱,豈能不感嘆、不反思?但是大陸文人余秋雨對於「古蹟」卻有不同的感受,他在《跋涉廢墟》中談到夕陽下的殘柱、荒草間的斷碑,並感嘆圓明園式的廢墟是毀滅,它是殖民者給予中國的災難,其後是搶劫一空,因此他以「驚人的淪落」來形容 。審視近代史的中國,忘不了,我們是從廢墟中走出來,不能自卑,也不應自傲。天涯旅人造訪鼓浪嶼,雖見多座庭院因年久失修顯得破落,野草叢生於牆頭,仍由低垂的樹藤和異國情調的房簷、陽台滲透出典雅氣質。或許它是殖民者無心插在鼓浪嶼上的「柳枝」,結果卻成為遺產,成為寄思懷古的地方。縱然余秋雨把廢墟當作悲劇,但是鼓浪嶼既不是廢墟也不是悲劇,應是其筆下的「人文山水」。佇立於山頭,遙望平靜的海面襯托著這些歐式建築物倒影,顯現的是美景也是天涯旅人的喜悅。

~~還有更精采的喔~~
  • 市府分類: 一般行政
  • 最後異動日期: 2021-12-01
  • 發布日期: 2016-04-20
  • 發布單位: 臺中市政府地方稅務局
  • 點閱次數: 2047
至頁頂